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2022年12月2日09:45:47488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大数据学院编辑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前言(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很多孩子在做语文试卷的时候,通常会有以下情况:

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连随便写都不知道写什么,留空白得0分

能回答几点,但回答不全面,也不知道回答几点是全面的,严重扣分,只能得到一半或更少的分数;

老师回答了很多内容,但没有一个在收分点上毫无规律,仍然得到0分,严重打击了孩子学习阅读理解的兴趣。

这时,家长们很着急,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题套路和答题模板。过来人告诉你,过度依赖套路很容易掉进坑里。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语文阅读理解提分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一:熟悉考点

中考阅读的每一道题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知识点,首先要知道题目针对的考点是什么。

可以翻平时考过的试卷或者中考真题,看看阅读题的考点。

你知道,每次考试阅读理解文章和问题,看起来不同,事实上,它背后的测试地点是固定的。

老师分析了近20年的高中入学考试的整体情况。在比较了数万个阅读理解问题和标准答案后,老师发现这些测试地点可以总结为8个必修问题和相应的21个小问题,

比如广东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选文《月亮与霓虹灯》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第一道题的考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相应的题型是原因分析题。

第二道题的考点是:修辞手法。相应的题型是修辞手法

第三道题的考点是:人物描写。相应的题型是人物形象分析题。

第四题的考点是句段的作用。相应的题型是句段作用题。

你明白吗?就是看到每一道考题,孩子要能判断出哪些题型,以及题型对应的考点。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二:了解考点背后的知识

了解考点,也知道考点背后的知识。老师把考点背后的知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概念知识。例如,为了判断和分析测试地点是修辞技术,儿童必须了解修辞技术的概念、分类和知识积累的作用。

很多孩子不知道高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多少种?以及如何判断哪种修辞手法?这叫基础知识积累不扎实。

第二类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知识。例如,句子的作用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回答?孩子们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框架。

老师总结的解题清单流程图从内容、中心、手法三个角度回答,可以描述所有的作用题,谁用谁知道。

老师会总结出每决问题的清晰步骤,让孩子掌握和练习。

第三类是技能知识。例如,回答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如何采取措辞?如何组织答案?答案的标准术语是什么?

比如总结内容题,其标准术语应该在本文中讲述。。。故事。孩子掌握了这种标准格式,评分老师看了特别舒服。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之三:有针对性的具体训练

有些孩子,每次完成问题,完成答案,复制试卷旁边的答案。

千万不要这样做。

平时做题其实就像用网钓鱼,目的不是看孩子钓了多少鱼,而是检查他的网有没有洞,有洞就要修。

如果孩子的知识网络有问题,就要迅速修复,这样孩子才能在中考甚至高考中得到尽可能多的鱼。

老师只强调有效的练习,有效的练习,不做混合练习,做特殊的训练;不需要数量,做好,做一个问题有一个问题的收获。

而且专门做类似的题型,可以激活孩子的知识储备,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小结(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许多家长认为语文不需要练习,总是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其他学科,孩子的基础知识积累不扎实,不练习,孩子的阅读成绩得不到提升不是很正常吗?

因此,老师一直强调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解释和实践结合起来,有目的、有步骤地科学地做问题,才能产生效果!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

关于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就分享到这里了,对面临着升学志愿选择的广大初三或高三考生们!欢迎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现在同学们进入常态化的学习之中。愿你升学路上一帆风顺!另外小编还想告诉中学毕业班同学,距2023年单招考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希望你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再一次提醒:2023年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和高三学生,可以多多关注职校信息网,及时填写个人信息。我们有专业的升学规划指导老师一对一免费协助同学们填报学校志愿,祝愿每个同学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来源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信息综合整理。(声明:“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网上报名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354383606@qq.com删除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zxbmw.cn/?p=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