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二本三本大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一本二本三本究竟有什么质的区别?)看完你就清醒了
大数据学院编辑部
很多人说,考上了大学都一样,因为上大学之后的成长要靠自己,出了大学大家更平等了,这个社会看的是能力。
有一个老生常谈的段子:一本的软卧,二本的硬卧,三本的硬座,专科的站票,民办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大家都要下车,回归原点。于是我们真的以为上了一本二本三本差距不会很大。
一本二本三本大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然而某天,你应邀去好友的学校,陪她上了一堂课,你惊喜的发现,原来好学校的老师,课堂气氛可以如此生动,原来她们学校的自习室,平时都坐满了人......这时候,你开始感叹,为什么当初不再努力一点,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
我们不得不承认,本科层次是真的能够影响自身的状态乃至未来发展,始终在我们的人生里留下属于它的烙印。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从大学开始拉大的,那究竟是什么拉大了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之间的差距?
优秀的学校拥有更好的平台与资源
这是学校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之一。
211,985能够更容易的拿到国家、教育部、省市政府更多的资金,所以也就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在一所优秀的大学里,拥有N个重点项目的知名院士or学者或许就是你朝夕相处的导师。
比如从讲座方面来说,好的学校经常会有知名教授学者等去讲座,而一般的学校一年可能只会有那么几个有分量的人物来开一场讲座。在学生活动方面,好学校参加全国性的甚至国际的活动、比赛的机会较多,而在一般的学校,通常是校内的活动一大堆,却引不起关注。
人生很多时候是一环扣一环的,你到了一个高的平台才可能有往更高的平台跳跃的机会。
接触到的是不同的人和事
不可否认,我们张口就来的一些知名企业家、科学家,大多都是名校毕业的。没有一所好大学不是人文荟萃、牛人辈出的。
学校不一样,你结识的人脉不一样,对你未来的帮助也不一样,这点在你将来步入社会可能体会更深,更好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普遍平台更高,所以可以获得的校友资源也更多。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在大学努力读书反被周围人嘲讽的故事,下面有网友评论说道自己的经历:
对,我就是处在那个“一般的学校”,甚至更差,天天跑图书馆会被人认为“你怎么这么努力”,稍微考不好还会被扣上“这人真笨,努力了也没用”的帽子!所以,在这样的学校学习被认为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每天学习都想逃避别人的目光,可能害怕失手摔了一跤被当作笑话吧…嗯所以我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待着。这不适合我,为了更好的未来一步一步努力,我会成功的!
这个网友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但是像这样能对自己所处环境有清楚认知,并且想要去改变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时候,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如果你身处一所一流大学,更多的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努力充实着自己,磨炼着自己的能力,相信那些闲到无事还讽刺你用功努力的人会少很多。
思维方式、做事标准的不同
能考进越好学校的等于高考分数越高,这说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对较高,要不就更勤奋和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总得来说综合能力更强。
你大学四年周围的人以及学习氛围会对你的影响很大。可能很多人说大学里逃课打机颓废每间学校都会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越好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
我是三本的学生,因为我经常在教室自习和写东西。所以据我的观察...平时周六日早上9点的教室人数不超过10个人,上午自习人数也不会超过20人,别的教室也是零散的几个人。
而我有段时间去西大了,早上10点,西大的一个普通教室,都有20多个人...不知道自习室的情况。
当你在感叹过了六级好厉害的时候,可能在另一所学校的同学的六级已经上了580;当你说课程好难我肯定会挂的时候,别人都是奔着尽可能高的绩点去考的。
慢慢的,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
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可是后来这四年的耳濡目染,让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数了。
就业时的差别对待
我们看过太多的报道或者文章关于找工作时,简历筛选的残酷。很多企业就是认定非985、211的不要,很多企业就觉得非本科不要,如果你达不到就变成跨不过的门槛了。
其实,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企业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学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保研时的区别
因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读研究生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
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非常大,而名校的保研率基本上都超高。
(当然,以上所述更多的是一种普遍的现场,不针对个例,毕竟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故事有很多,逆袭的故事也有很多,牛叉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发热)
如果你看到上述的差别,就此更加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结局。我想表达的是,人生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有门槛的,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公平,而这个时候,努力就显得格外的有意义,它会为我们自己造机会更多的机会。
就像上面摘录的网友所说:嗯所以我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待着。这不适合我,为了更好的未来一步一步努力,我会成功的!
大学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认清自己的现状,变得更努力,对于出身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其实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比出自名校的学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占有立足之地。
在这里,冯凌彤老师想分享一个从普通本科,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的学长,写给还在大学里彷徨度日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
一、要确定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并且要做出行动。
自己一开始就想着通过打竞赛来提升自己,所以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比赛,在应试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有很大的提高。
二、要注意结交人脉。
参加了那么多的比赛,平时肯定少不了队友的支持。也因为这些活动才认识了很多同学,他们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在后来的学习和准备当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资源。
三、将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大学四年参加的无数竞赛就是因为自己的喜欢,所以做到了极致,才有了现在的我。当你做到极致的时候,它就成为你的特长,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在学习上的投资永远不要吝啬
不要吝啬那一本书钱,那一堂课钱,它们给予你的回报是无穷的。
五、多尝试。
大学,四年时间,说长不长,因为你会发现过得很快。说短不短,四年,足够改变一个人。多尝试才会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会知道自己合适什么不适合什么。这四年,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应该跳出校外,进入更加宽阔包容的天地,发现更多未知可能。
一本二本三本大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就分享到这里,2024年毕业的初三、高三同学,请多多关注职校信息网,及时填写个人信息。我们有专业的升学规划指导老师一对一免费协助同学们选报学校。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
福利:2024年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及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免费获取学科资源网部分学习资源(网址https://www.yingyanwk.com)。
来源:本文来源于网络信息综合整理。(声明:“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