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观念上的扭转
首先,学习外语并不意味着卑躬屈膝,事实上,许多国家也在学习汉语。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是许多国家最流行的外语,因此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通常以英语发表,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沟通,而不是崇洋媚外。推行英语也是经过专家慎重考虑的决定,近年来已经更加理性,没有一味鼓吹学习英语的作用。一些专业也不再强制要求考英语。每件事都有一个过程,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就是可行的。我们不应该对事情进行片面的批评,而是要全面看待。
英语教育的现状
这么多年来,在中小学推行英语,总体效果是不太好的。因此还要继续借鉴学习,学习擅长者的经验,专业的理论研究。把常见的谬误逐步扭转。已经从重视读,写开始重视听说了,对发音也提上教程。
对于常见的偏见,我们需要进行理清,比如年龄问题和方法问题。很多商业机构过度夸张,让人误以为只有拥有最好的教材、设备和最新的观念才能学好外语,而对于坚持和踏实却只字不提。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真正的外语高手时,会发现他们的努力和勤奋才是取得成功的根基。
年龄问题是一个常见的偏见。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能学好外语,而年纪大了就很难掌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年龄并不是决定外语学习能力的唯一因素。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就能够取得进步。事实上,一些年纪较大的人通过努力和勤奋,也能够成为外语高手。
另一个常见的偏见是方法问题。很多商业机构宣传的方法往往过于夸张,让人误以为只有他们提供的方法才是学习外语的最佳途径。然而,学习外语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喜好,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喜欢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来提高,而有些人则更擅长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学习。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
因此,我们需要理清这些常见的偏见。年龄和方法并不是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真正的外语高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努力和勤奋的品质。无论我们的年龄大小,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踏实的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成为外语高手。
有些标题可能有些夸张,比如14个月大的钟道隆,实际上他每天平均学习7-10小时。在14个月的时间里,他总共学习了3000多个小时。根据西方的标准,学习英语需要600个小时才能入门,而我们的语言系统与英语不同,即使翻倍也只需要1800个小时。所以,他在一年的时间里用于学习的时间达到了3000个小时。相比之下,普通学校的孩子很难达到这样的努力程度。
丰子恺对学习俄语非常用心,他选择了一本经典小说作为学习材料,并且不辞辛劳地重复阅读了22遍。通过泛读和精读,他全面地掌握了这本小说的内容。他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关注于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进步辩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很多文章都在介绍中年以后的人如何通过自学来改变学习的观念。人们应该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时期,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年龄和时间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如果你想做好,就不要等到一切都完美的那一天,因为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学习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通过方法和技巧可以提升学习效果,但是不能通过加速来违反规律。就像量子阅读一样,如果认为可以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来快速学习,那是没有意义的。学习确实可以带来乐趣,但并不全是乐趣。如果对学习外语抱有幻想,认为它很有趣、简单、轻松,却低估了它在战术和战略上的挑战,现实中的差距会让人失去积极性。
一步一步来,每个人的状况都不尽相同,要调整预期,节奏,时间安排,而不是照搬。想办法看到进步,有正面的反馈,匹配合适的难度。太难,没成就感,太简单,锻炼不了能力。制定计划之后,要调整匹配,不是非要跟着预测的进度走,学外语不怕中止,怕终止。
坚持到初见成效
个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比任何榜样和环境的影响都更加强烈。当我们自己实现某种成就时,与他人激发出来的自信完全不同。我们需要给自己更多的耐心,初步培养兴趣,并随着进步逐渐调整难度。良好的起点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人能够仅凭意志力做一些毫无趣味的事情而获得成就感。我们应该与自己比较,而不是盲目崇拜他人。这样,我们会逐渐取得进步,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