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乡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24年4月23日20:49:01261

粽子里的乡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福利:2024年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及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免费获取学科资源网部分学习资源(网址https://www.yingyanwk.com)。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文\琦君

夏承焘教授已在北京离世已经半年有余,但直到今天我才有机会为他写下追念的文字。恩师在道德方面的文章以及在词学上的卓越贡献已经被国内外多篇文章报道,因此我也就不必赘述了。在我回忆中,浮现的是他在杭州、上海传道授业的场景,以及师生之间日常的言笑晏晏。

我来到之江大学,是因为我父亲的意愿。他希望我继续追随他一生崇敬的青年学者和诗人。在他的《文心雕龙》第一堂课上,我充满了好奇心。那位学者一身青衣,优雅地走进教室,满脸笑容地说:“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天。你们喜欢之江大学吗?”当时,同学们还不太熟悉彼此,女生们更是胆怯,只低声回答“喜欢”。他说:“要大声地说出来。我非常喜欢之江大学。这里人情味浓厚,学风纯正,风景优美。之江是最适合读书的地方,一边是秦望山,一边是西湖和钱塘江。据说之江大学的风景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能让之江大学的学术地位也能够跻身世界第四位,甚至更高。”

老师一口流利的永嘉官话,或许对同学们来说有些特别,但我却十分熟悉,因为父亲也是说着同样的“官话”。特别是他把“江”与“山”读成同一个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他讲解了作者刘彦和《文心雕龙》的宗旨,特别强调了四六骈文音韵之美,结构之紧凑,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然后,用铿锵的乡音,朗诵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感觉如何?我觉得那么多充满典故意味的句子,在他抑扬顿挫地朗诵后,似乎比我自己苦苦咬文嚼字时容易理解多了。下课后,我和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一起走向图书馆,一路上模仿着老师的语调高声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还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秦望山”,却没想到老师就在我们后面。他笑眯眯地说:“多好呀?在这么美好的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瞿师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尊敬,因为他在教学中总能巧妙地融入禅宗的思想。他自号瞿禅,因为自己清瘦、双目瞿瞿而取此名。对于禅的道理,他强调禅并非仅仅指佛法,而是存在于圣贤书籍、诗词文章以及日常生活中。在他教授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常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通过比喻引导我们领悟禅理,让每个人都能心领神会。同学们敬爱他,称他为瞿师,而在课堂上也会尊敬地称他为“先生”。

瞿师经常一边走一边吟诗,有的是古人的诗歌,有的是他自己的作品。他说:“创作诗歌和文章,首先要培养对周围万事万物的关注,只有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歌和文章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日寻来尽是诗’,看起来很自然,但却需要细心去‘寻’。”他站在高岗上,突然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学生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扬,不禁觉得这位老师仿佛神仙般存在。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深,我们这些学生达不到。”

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他端来一盏清茗。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接着,他又吟起了瞿师的得意之作:“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些词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了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不但免学费,还可有一些零用钱带回家。在那段时间里,他热衷于阅读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籍,尤其对诗词充满兴趣,甚至已经能够按谱填词,这标志着他对学习词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师范毕业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大学就读,他在乡村小学暂时教书。在宁静的乡村环境里,他写了许多诗歌、古文和骈文,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年少时的得意之作。

他曾在我出生的故乡瞿溪小镇的一所小学任教。我入读大学时,他赠我一首诗:“我年十九客瞿溪,正是希真学语时。”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曾经拜访过我家,我的父亲曾经说:“这位年轻人将来一定是大学问家。”他对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努力学习。 十多年后,他果然已成为一所大学的教授。我刚进入江之大学不久,先父的挚友刘贞晦伯伯指着我对其他人说:“这是瞿禅先生的女弟子。”我既得意又感到恐惧,因为“女弟子”这三个字听起来很有学识,但我知道自己并非聪慧之辈,很难获得老师的真传。

瞿师在西北大学学成归来后,选择在籀园图书馆附近定居,几乎翻阅了图书馆中的全部藏书,奠定了扎实的历史文化基础,确立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宗旨。他谦逊地自称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戴着竹帽也是在教导人们要勤奋努力;勤奋是人的根本,因此,“笨”字从“竹”而来,也从“本”而来。

在抗战八年中,瞿师饱受着沉痛的折磨,目睹着祖国河山的变迁。曾经他写下了几首慷慨激昂的歌词,其中一首是为浙江抗敌后援会所作。

今有我无敌,人无老幼,地无南北。

越山苍茫兮钱塘呜咽。

我瞻望我那美丽的浙江,乃是伟大复兴之地。

对士兵进行鼓舞的军歌数量已经达到四首,以下是其中的第二首:

为何不战呢?我们必须争取生存的权利。

唐代书法家段秀实有一则故事,他说过一句名言:“吾戴吾头来”。这句话意思是,我戴好我的头盔,以示勇往直前。这句话是告诫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毫不退缩。

全世界人刮目看,

战,战,战。

浴火奋进挺身而出,一声呼喊鼓舞千军。

左肩正义右自由,

挽前一步死无恨,

进,进,进。

他也见证了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委曲求全,有的则被利欲蒙蔽,甘愿效命于敌人。他曾经以《瑞鹤仙》中的“玉环飞燕”来讽刺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这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刻忧虑。他对于一个士子的言行举止和道德标准非常严格。

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二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沪江、之江、东吴、圣约翰)在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设课程。尽管学生们生活在弦歌不绝的氛围中,却难免感受到国家的动荡和家园的失落。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常谈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重,形容它是一种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可以放声大哭更加深刻。在他回忆杭州、思念西湖和母校之江的时候,他曾写下这样的词句:“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虽然他看起来笑容满面,但内心却是憔悴和忧伤的。

师恩浩荡史千秋,
十载功成梦待醒。
前途峥嵘步翠微,
诚愿再续梦翱翔。

师恩似海无由报,

哭奠天涯路渺茫。

杖履追随成一梦,

封书难寄泪千行。

据说在师恩匆匆的告别之际,他不断告诫弟子去替他以低声吟唱的方式抚慰他的母亲,这首词是他年少时的得意作品,曾多次为我们吟诵,我们都深受感动。

望着天空明亮的星斗,秋风吹拂着寂静的夜晚。摇晃的轻舟载着我穿越江城,梦境如潮水般涌来。可惜这座城楼上并无人吹奏铁笛,让我心中的诗篇凝固成无奈。

敬劝长庚轻饮一杯,高歌又有谁能倾听?在天空中,河汉星辰正迎接彼此。一只雁并未飞过,钟表也未响动,只有潺潺的滩涂声在耳边回荡。

怀念恩师,他近年虽然患上了脑神经衰退症,但智者的心灵一定如天上明亮的星辰,清澈而不朽。他一生致力于学问,怀着满怀的仁爱,倾注于人间。相信他必会往生西方,因为他拥有着一颗充满佛心和佛性的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听着师母吟唱他年少时的得意之作,就如同摇着一段美梦,他安详地离开了,内心一定感到万分欣慰,因为他没有辜负这一生。

粽子里的乡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本书收入了琦君先生的四十八篇散文,涵盖了童真天性、故乡乡愁、母亲的爱、异国情怀、读书感悟等多个主题。其中包括了以《母亲的手艺》和《母亲的金手表》为代表的母爱之情,《想念荷花》展现了父爱之思念,《鹧鸪天》则表达了对教师的敬意,《粽子里的乡愁》勾勒出了对故乡的眷恋,而《读诗的联想》则探寻了读书的乐趣。

琦君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散文和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质朴、秀美典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本书全面展现了琦君散文的写作风貌,并且还附有作者珍贵的照片。

我并不是一个懂得欣赏花卉的文雅之人。 --琦君

琦君:敏感的童心

琦君:想念荷花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网上报名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354383606@qq.com删除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zxbmw.cn/?p=5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