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待遇还是要职称呢?博士高校跳槽指南
大数据学院编辑部
以下文章来源于学术桥Acabridge ,作者叶紫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跳槽到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后,从正教授变成副教授,引发学者热议。
吴钧博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域副教授,研究员。此前,他为中山大学工学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正教授、博导。
要待遇还是要职称呢?一般而言,人们跳槽都希望能越跳越高,具体体现在职务、薪资待遇、科研经费、配偶子女配套政策等各个方面。
985高校教授跳副教授,您怎么看?
这里看一下吴钧博士的简介:
-兼任Chinese ChemicalLetters, MedComm Bio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等杂志副主编、Engineered Regeneration等杂志编委、国家卫健委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自然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干细胞与中医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辅助循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卫计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等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约200篇高水平论文,其中超过50篇发表于影响因子大于10的领域主流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PNAS、Adv. Sci、Nano. Lett.、ACS Nano、Small。
吴钧教授分别于南京大学,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化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 2010年至2015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Langer教授及Omid Farokhzad教授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 2015年8月至12月担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
- 2015年12月至2022年6月担任中山大学工学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正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 2022年7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从以上简介来看,吴钧博士的学术水平实力不俗。从中山大学教授跳槽到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后,从正教授变成副教授,是低了吗?除去具体的待遇我们无从得知(有用户说,工资3倍,奖金5倍!什么教授副教授的有所谓吗?小编想说,如果是真的也不错哦!),仅从职称上衡量,肯定是不全面和客观的,至少学者们在跳槽前要结合自己的科研水平、上升潜力、职业发展规划和生活规划,从所处城市、学校层次、发展空间几个维度来考量。
吴钧博士跳槽,从正教授变成副教授。这也没有什么。
知乎上有用户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查下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排名就不会有疑惑了。。一个是常年亚洲前十,一个勉强亚洲前五十。。更别说世界排名了”。
确实,不同层次的学校,受多方原因影响,职位职务价值也不尽相同。怎么讲?举一个更容易让大家理解的例子:教研能力相当的学者,在三线二线城市的大学获得教授职称,相比一线城市大学里的获得教授职称,会更容易。
这两天学术圈公众号转发较多的以下这则新闻,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博士跳槽高校后,副教授变教授、140平房子到手、老婆入编……》。文章中的张永两次跳槽,职称待遇越跳越高。很多人都说张永会跳,第一次跳槽之前,他的职称是讲师,跳槽之后四个月,他在新单位评上了副教授;第二次跳槽之后半年,他评上了教授,140平房子到手、老婆入编。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情况:张永的跳槽路线中,入住城市也从二线城市跳到三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这一点,张永看得很开,他说,“我老婆怀了二胎,我年纪也大了,不会再跳了。反正孩子以后要出国念书,不耽误他们的起跑线,小城市就小城市,好好待着吧。”
再看“张永”入职学校的选择路线:从省属重点大学到普通大学到以城市命名的某某学院。他的主要科研成果是6篇CSSCI(含扩展版)期刊论文,还有3项省部级课题。这些成果,放在名校教授、副教授那里不算突出。但是,放在一般高校,尤其是那些师资紧缺的高校,就很有竞争力。人到中年,人们也会更多的为家庭为孩子考虑,正如“张永”自己所说,“我不是什么学者,就是个教书的,基层教授!”
另一方面,即使同在一线城市里,能给人才什么样的待遇,最终还是要看大学的实力和大学对人才的要求。选择进什么样的高校,就看自己要的是什么。
香港高校在粤校园为学者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港校注重学术自由和创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历经3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高校——已于9月1日正式开学。彼时新闻宣传得最多的是这所大学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将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探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依托两所高校的实力,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东风,以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之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展让人期待。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大湾区要形成“远者来,近者悦”的良好人才氛围,必须突破现有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引才、留才、育才三位一体的人才流动与协同创新机制。在大湾区政策支持下,大学教师学者的研究经费有了更加多元的获取渠道,能够进一步促进科研创新。
我们相信,在实力高校和地方引才政策的加持下,吴钧博士选择与新建高校共同发展,前途可期。
从高校的综合实力来看,进入一流高校会有更好的科研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对于个人来讲,有人喜欢力争上游,也有人喜欢自由自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
要待遇还是要职称呢?所谓职场即江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当职场人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收入回报、职业成长,现有的环境不再适合自己价值实现、甚至达不成组织认同的时候,“合则留,不合则去”。那么,对于普通博士来说,如何判断跳槽时机,如何能越跳越高呢?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是,权衡感性和理性分析,做出跳槽的价值判断。
该不该跳槽?或者应该问:你想带着什么跳槽?跳槽时机是你的发展正在上升,还是遇到瓶颈,是怀才不遇,还是带着从上一家单位获得的成就去奔赴新的工作机会?新的岗位对自己的价值实现有多大的空间,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吴钧博士跳槽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建高校起点高,机会多,对自己学术水平发展有信心,相信这是大多数博士的判断。同样的,张永从省属重点大学到普通大学到以城市命名的某某学院,二线城市跳到三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又有科研成果加持,副教授变教授、140平房子到手、老婆入编,对新的八年聘期的中期考核、期终考核也有足够的底气,这是张永的价值判断。
二是,要注重自我修炼与精进,对新的机会进行研判。
“中山大学教授跳槽到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后,从正教授变成副教授”之所以引发学者热议,还是在于当下高校内卷厉害,大多数学者副教授晋升教授之路走得很难。
毫无疑问,工作内容、职务、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及发展空间,是职业生涯的经营重要参考要素,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个人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这是人们在职场上能乘风破浪长期资本。
两次跳槽的张永,考核压力不大,科研考核的强度在承受范围之内;在生活上小城市消费低,酒友聚会,体面又舒心,这是张永对新的机会进行的研判和选择。
三是,把握跳槽基本原则,做职业化人士。
建议大家在职业上升期考虑跳槽的事,而不是职业瓶颈期。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但也是有前提的:问题不解决不跳槽,项目没有完成不跳槽,没有发展空间不跳槽。总而言之,要做一个职业化的人。
一句话,小编想说的是,一定要理性跳槽,搞清楚跳槽时机、价值判断、基本原则等再作决定。
关于要待遇还是要职称呢就分享到这里了,对面临着升学志愿选择的广大初三或高三考生们!欢迎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现在同学们进入常态化的学习之中。愿你升学路上一帆风顺!另外小编还想告诉中学毕业班同学,距2023年单招考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希望你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再一次提醒:2023年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和高三学生,可以多多关注职校信息网,及时填写个人信息。我们有专业的升学规划指导老师一对一免费协助同学们填报学校志愿,祝愿每个同学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PaperRSS、知乎、网易等。(声明:“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